前陣子小黃媽去了一趟高雄看黃色小鴨,回來時送我的禮物有著一隻黃色小鴨絨毛玩具、小鴨鑰匙圈跟兩包糖果。小黃媽送我禮物的心情我很感動,不過,小黃鴨的玩具我暫時用不到,所以始終沒有把包裝打開,就讓它靜置收納箱裡。

昨天突然想到,因為今天要和小黃的二姐全家吃飯聚餐,我順口問了小黃,那要不把你媽媽送我的小鴨,以你媽的名義送給民翔如何?(民翔是二姐的小孩,目前約5歲)但是,我跟小黃說,還是要問一下你媽媽的想法啦!畢竟那是當初送我的禮物,我不希望送禮人會因為我的舉動有任何不舒服的感受。可是其實,我又希望這項東西能夠給更有用的人使用,否則擺在我的身邊,它就只是擺在那被收納著。

小黃問了媽媽,小黃媽一開始是說,這樣好嗎?民翔會喜歡嗎?接著說隨你們怎麼作都可以。

我是一個優柔寡斷的人,一開始我對於我這樣的想法覺得十分可行,不過因為小黃媽的一句,這樣好嗎?我的想法開始動搖,因為我內心會想著,是不是送禮物的人有點感受不好呢?不過小黃一直說小黃媽是個很隨性的人,既然最後都說隨你們的決定,那就依照我的想法來作。

可是,小黃也問了我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?我說,我純粹是最近看了整理的書籍,覺得有用的東西就該給適合的人使用,才能讓那項物品有價值性,所以與其擺在我的身邊被收在箱子裡,那不如給民翔使用還比較有意義(我內心單純的想法是這樣)。小黃又說,那為什麼你自己不拿出來使用呢?可以每天拿出來摸一摸、玩一玩啊??嗯,是沒錯。但其實我已經過了需要絨毛玩具的年齡,也許20年前的我還會把玩(可是...我都要35歲了),所以我真的希望能給它的存在更有價值啊!

就這樣,我就在那邊反反覆覆,因為會在意他人的想法(尤其又是小黃媽),導致沒辦法堅定的自己的想法。結論就是,小黃依舊叫我作自己,作自己想法想作的。順道提了最近我寫365跟看整理相關的書籍,他說,他不希望我因為看了某人作,或是因為某本書的想法,就讓自己好像要走火入魔的效仿。聽了這句話,我有點不舒服,因為首先我是個有想法的人,不會是因為別人怎樣,所以自己也要跟著盲目追從的人(就像青少年時期的人,因為同儕關係,所以容易跟著效仿)。

我澄清我想作這些舉動,純粹是我覺得這都是對我有幫助的。365的執行對我日夜輪班的生活,的確有點難度,不過回想我當初為什麼想寫的動機,我就會促使自己繼續寫下去。我是一個長期記憶不是很好的人,說實話,有關小學、國中的記憶我都不太記得了,就連當初專科時交換筆友的這件事,要不是前陣子整理書信,我根本就已經忘得一乾二淨!!而我想今年到明年也許是對我人生轉變很大的一年(準備換工作、有計畫組織家庭),所以,我想為這樣的自己留下一段記錄。

而整理部分,我沒有刻意要隨時斷捨離,但是,我想這樣的想法應該是好的,所以看完書的當下,這樣的想法自然就會內建在我的思考裡,當面臨到需要作類似取捨的情境出現時,這樣的概念就會幫助我做出一個好的決定。不是什麼走火入魔,也不是刻意讓自己隨時要處於斷捨離境界。就像看烹飪的書,也沒瘋狂到每天都要完成裡面的一項料理,書籍對我而言,是讓我的人生能夠更好、或是放鬆的工具。而最後決定怎麼使用工具傳授工法的人,依舊是我。

對我來說,會做這些事的確是因為看到某些事物而影響我,讓我自己有這樣的想法,因為沒人逼我作或要求我作,這些都是因為我想作,我知道這是一個正向的想法行為,我想讓自己完成自己想要作的事,如此而已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kura863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